行业新闻 » 跨地域会展集聚支撑制度型市场开放

跨地域会展集聚支撑制度型市场开放

市场是经济发展的紧缺资源。学习理解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》首先要理解统一的关键在于制度、规则和标准的统一,目标取向是开放、公平、规范、高效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,要求在跨地域集聚中实现制度型开放,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,解决困扰市场化进程的地方保护市场分割问题,以及由此派生的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重复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。

  会展业主打贸易促进,以跨地域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为己任。其特点在于供需商务集聚和交往决策沟通,不仅涉及面广、产业链长、辐射带动作用大,而且整合有为有效、兼顾要素资源、主题机动灵活、规则共识落地,既是开放型经济和现代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特色化平台,又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可或缺的战略工具。

  会展是跨地域开放的战略工具

  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基本国策。其中,对外对内开放都是题中应有之义。两者间关系是依存互动相得益彰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们对内放开、对外开放,终于走出了计划经济的封闭樊笼,迎来了国民经济跨越式大发展。从“一穷二白”到小康社会,我们主要采取的是外向型经济,通过“两头在外,大进大出”和全国人民的辛勤与汗水,在与外部世界的贸易交往中,实现了技术、经验、资本和市场的快速积累,形成了以利用外部市场为特征的“客场”全球化模式,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。

  这中间,会展业作为对外开放的战略工具,发挥了一马当先、万马奔腾的关键性作用。广交会连同每年全国千千万万场会展活动,作为对外贸易主渠道,有力促进了进出口大发展,为全球资源本土化和本土生产全球化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。数据显示,全国各省市外贸成交主平台广交会,自1957年成立以来,年成交额全国占比长期保持在50%上下,个别年份甚至高达70%。改革开放以来,特别是加入WTO以后,我们进一步打开国门搞建设,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世界奇迹,不仅消除了绝对贫困、14亿人进小康,而且进入了现代化建设新阶段。2021年中国市场主体总量增加到1.5亿户,进出口总额刷新39.1万亿纪录,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4.4万亿。

  与此同时,由于计划体制的残留影响和行政区竞争的现实局限,国内大市场建设没有能跟上对外开放的步伐。数据表明,改革开放40多年,中国出口额以年均18%的速度迅猛增长,然而省际贸易额的年均增长率仅为4.8%。内外贸不平衡问题相对突出。

 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,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“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”的重大战略部署。进博会作为我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工程,连同服贸会、投洽会、消博会等一批新型商贸类展会平台,一方面继续外贸领域的内容、结构、方法和路径创新,另一方面向国内贸易大开拓大发展大繁荣张开了怀抱。

  会展是创新驱动的市场化平台

  面对百年变局和新冠疫情的冲击,国际贸易中一些“脱钩”“筑墙”“卡脖子”问题的凸显,是三次产业价值链中低端锁定的困境。现代化发展到当前阶段,我国产业从劳动密集、资源密集走向技术密集、知识密集、资本密集,进一步从价值链中低端走向中高端,与此同时,又不得不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靠。为此,我们不仅要继续抓紧国际市场,而且要下功夫深耕国内市场。

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,体现了创新驱动的迫切需要。斯密定律告诉我们,专业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。市场越大,生产规模越大,专业分工越深入,科技投入越充分,产品性价比就越高,市场的跨地域虹吸作用就越强。超大市场是一流科技的标准配置。形势要求我们全力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,深化专业分工,将市场规模优势转化为创新驱动力量,通过内需为主的“主场”全球化,实现价值链主场提升、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。

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,不是要以内需主导为由反对市场开放,而是要以国内大循环进一步推动国际大循环,以国内大市场的潜能和力量为全球经济创造更多新机遇、新动力和新市场。

  理所当然,将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,由潜在状态转化为创新驱动和价值链提升的现实,本身需要从事大量艰苦的工作。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,尽管总量距第一大市场国仅仅两千亿美元,然而人均市场消费尚不及对方的四分之一。未来不但要依靠我们全球最大的人口基数,切实提高人均消费的能力和水平,而且要依靠我们自身推进市场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。

  为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,根据中央精神,必须做好五方面工作:强化市场基础性制度规则统一、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,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、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、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。这就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。未来会展业天地广阔、大有可为。

  会展将促进主体活力的聚变释放

  统一大市场要求跨地域制度型开放,在标准规则全国统一的基础上,重点解决国内市场开放不足的问题,尤其是市场分割、微观干预;通过超大规模市场化的机制和功能,进一步解放市场主体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释放企业主体的潜能与活力。

  对企业而言,市场是最紧缺资源。企业从市场汲取需求和资源,由市场获得技术、经验、人才、数据和管理,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,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交换价值。实践证明,只要有市场,本性扩张的企业就可以做大做强。在这方面,企业才能无上限。这中间的经营要义,是融入市场体系、谋求产品创新,全力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交易效率最大化。

  困难在于买方主导的现代市场,是国内外连通的全球化市场。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创新,都必须面对世界一流的市场竞争。有限的条件和成本,一流的产品要求,迫使企业不得不求诸低成本高效率的市场化平台,拼尽全部力量和智慧,为企业生存谋创新找出路,将个性化禀赋特色与跨地域资源要素整合起来,催化主体活力的聚变释放能级跃迁,在合作与竞争中形成市场优势。会展业由此应运而生。

  企业找创意、找资本、找技术、找材料、找人才、找经验、找信息,需要通过会展提供的低成本高效率市场化平台,在主题化细分领域,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实现跨地域产业群集聚,在定向式邀请中穷尽资源要素合作的各种可能,在竞争性展示中比拼实力特色,在多样化选择中实现最佳性价比,在认知性互动中深化理解信任,在多对多互动沟通中走向一对一交易决策。

  会展的价值就在于跨地域交往沟通服务。其主要功能是激励创新创意、构建市场关联、优化资源配置、达成理解信任,核心作用是深化专业分工、促成规模化合作,突出优势是充分竞争、直接沟通及其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率。自身受规模报酬递增律驱使,引领会展平台从城际、省域、国际走向全球,为人类社会更加深入的分工和更大规模的合作提供可能。

  一个以制度型开放和法治公平为特征的规模超大、结构完整、功能强劲、机制灵活、环境优化的中国市场,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从价值链中低端走向中高端,而且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


返回顶部